黑茶农业网 —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!

敢为人先养殖狐狸闯富路

来源:互联网时间:2023-09-10 05:24:34标签: 狐狸 当前位置:黑茶农业网 > 养殖技术 > 手机阅读

按照人们的传统观念,在北纬30度以南,是不能人工养殖狐狸的。然而,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涧北村青年农民梁晓军偏不信这个邪,他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和聪明,“北狐南养”获得了成功,成为苏北地区闻名遐迩的“养狐大王”。他不仅在当地开创了人工养殖狐狸的先河,还把他的养殖业发展到苏南,发展到全国10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。为此,他不仅荣获淮安市首届“十大青年致富能手”、江苏省“十大杰出青年农民”、江苏省“科教兴农带头人”、江苏“十大养殖致富能手”称号,还被评为全国“致富明星”。

梁晓军是个善于动脑筋的人。1996年初,他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:饲养狐狸经济收人高,市场前景好。于是,他专程去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虚心向专家请教。获知:狐狸皮色质鲜艳、板质柔韧,既华丽又保温,是制裘工业的高档原料,号称“软黄金”,是出口创汇中的佳品。人工养殖狐狸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,故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而且狐狸肉质细嫩,鲜美可口,营养丰富,是宴席上的珍品。专家还告诉他,狐狸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,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饲养,并鼓励梁晓军走养狐致富的路子。

狐狸养殖:狐狸疾病防治

专家们的鼓励坚定了梁晓军人工养殖狐狸的信心。然而,梁晓军也知道,饲养狐狸效益虽好,可他毕竟缺乏养殖技术。好在梁晓军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。他坚信,只要肯钻研,就没有学不到的本领。炎热的夏季,他冒着酷暑,虚心向专家教授们求教。当他初步掌握了狐狸养殖的一些技术后,又先后5次上河北、3次到吉林,一边向养殖能手学习实践经验,一边选购种狐狸。

敢为人先养殖狐狸闯富路

梁晓军始终忘不了在河北省一家养殖场学技术的遭遇。那是1993年7月,梁晓军口袋里揣着钞票,到河北省一家狐狸养殖场去学习狐狸养殖技术。说是去学习技术,实际上就是给人家义务帮工。在河北,梁晓军水土不服,饭吃不下去,连喝水都要吐,为了学到养殖技术,他忍了。梁晓军是养殖场唯一的一个外乡人,人家看他个头小,看不起他,什么重活、脏活全让他干。虽然他心里憋着气,但为了能从师傅嘴里掏出技术来,还是忍了。流火的七月,狐狸的粪便本来就有难闻的气味,再加上高温发酵,气味就更难闻了。梁晓军不顾天气炎热,几乎包下了全场狐狸粪便的打扫工作,还与场里的其他职工争着干其它活。那种吃苦的劲头和虚心求教的精神感动了人家,人家把养殖技术--地传授给他。梁晓军还买来了养狐的技术书籍,边干边学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一个月下来,他终于掌握了饲养狐狸的技术。他从河北购回了8只种狐狸,走上了人工养殖狐狸的道路,成为当地人工养殖狐狸的第一人。

要想致富,就得吃苦。这是梁晓军的切身体会。为了养好狐狸,梁晓军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。每当母狐配种期间,他总是特别忙。他既要加喂催情饲料,又要及时进行狐狸发情检查。有时为了确定某一只狐狸是否真正发情,他常常要在狐舍窗外隐蔽处蹲上几个小时,不停地观察狐狸的特征表现。母狐产仔后,为防止母狐叨仔狐,他总是及时进行分离和使用药物。为解决动物饲料不足的问题,他常常到河塘里捕捉鱼虾。汗水浇出丰收果。在梁晓军的精心饲养下,他的家庭特种养殖场的规模由小到大,不断发展。如今,梁晓军的养狐场存栏狐狸250多只,年出售种狐狸、狐皮收人达18万元。

俗话说: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盛开春满园。为了帮助其他农民走养狐致富的路子,也是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和深度加工,梁晓军将狐狸养殖的触角延伸到外地。1998年以来,梁晓军提供良种狐狸,派驻技术人员,在苏南的江阴、无锡等地联办了狐狸养殖场,形成了皮张、服装加工一条龙服务。尤其是1999年,他用飞机空运了40只种狐狸到云南,在云南省无谋县办起了狐狸养殖场,又在那里开创了狐狸养殖的先河。

梁晓军发展特种养殖走上了富裕路,他的大名上了报纸,上了广播,上了电视。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特种养殖能手、致富能人。湖南、河南、浙江、山东和本省的农民纷纷写信、打电话给他,向他请教狐狸养殖的技术和经验。对此,梁晓军是有求必应,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他人。近年来,梁晓军光用书信的方式向省内外3000多位农民传授了狐狸养殖的技术和经验。梁晓军的乡邻受益则是更大,他们从梁晓军这里不仅买到优惠的种狐狸,还能得到梁晓军的上门指导,本地许多农民因此而脱贫致富。

上一篇加拿大银狐和芬兰北极狐良种鉴别

下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

养殖技术本月排行